仇保兴:中国的城乡发展要避开这些前车之鉴!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,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约18%增长到2017年末的约58.52%, 城市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。
然而快速发展的城市也伴随着诸多问题,世界各国在城镇化中也遇到了各种形态的“城市病”。 这些“城市病”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镇化又有哪些借鉴意义?
4月12日,国务院参事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仇保兴,将走进《中国经济大讲堂》,深度解读《城镇化,我们如何规避误区?》。
先睹为快↓↓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626pstswd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世界各国在城镇化发展中有哪些“城市病”?
1“美国病”——城市郊区化现象严重,出现大范围“城市蔓延”
仇保兴理事长在谈到美国的城镇化时说:“美国在城镇化过程中,出现了大范围的城市蔓延”。一百多年前,美国的城市是一平方公里建成区6000多人口,现在减少到1000多人。城市大饼摊得很薄,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。首先是大量的耕地被消灭,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更重要的是资源浪费。
“美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我们中国的20倍,人均消耗的交通能源,是欧盟人均的3倍到5倍” 。仇保兴认为,美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出现过度的郊区化现象,是历史教训,中国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。
2“拉美病”——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
拉美国家的城镇化,是绝大多数进城人口都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中,这样一来,城市就缺乏弹性。“阿根廷、智利、巴西绝大多数的城市人口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面,一个大城市都是几千万人,小城市萎缩,农村也在萎缩”。
仇保兴理事长以曾经的金融危机为例,分析了拉美国家城镇化的病态。“拉美国家经不起经济危机的动荡。一个国家居然三分之一,甚至二分之一的城市劳动人口突然失业了,当时阿根廷的农民组织起来,要回到原有的土地上耕作,但是土地早就卖了,已经变成了地主所有,地主组织了快枪队跟回乡的农民对抗”。
就这样,阿根廷这个曾经是排名第八的世界强国,几次金融危机折腾下来,被剪了无数的羊毛,现在成为了第三流的国家,这就是“拉美病”的典型。
3“非洲病”——不仅人口过度集中,而且城市基础设施严重短缺
“非洲城镇化的过程比拉美更加不合理。”仇保兴理事长在《中国经济大讲堂》谈到非洲国家城镇化的教训时说到,他认为“拉美病”、“非洲病”在城市形态上面表现得都非常突出。
“非洲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,主张农民把土地全部卖光,举家迁到城市。结果农民出卖土地的所有收入,连在城市里买一个最小的房子都不够,所以非洲大城市里70%以上的居民,居住在难以想象的铁皮屋里,它的贫民窟是世界最差等级的贫民窟。
非洲地大物博,甚至很多地方风调雨顺,居然还有两亿多人吃不上饭,处在饥饿的边缘,发生了很多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。”
仇保兴理事长认为:在城镇化的过程中,无论是城市和农村相互封闭隔离式的发展,还是城市优先发展的模式、城市扁平化的发展模式,都存在各种弊端。那么这样一来,只留下第四种模式是我们可以选择的,就是欧盟的城乡差别化的协调发展模式。
仇保兴理事长说:“城市跟农村之间,应该是协调互补的发展,城市可能是日新月异的,但是农村却是一个恒久的、融合于自然的、为城市提供支撑的一个巨大的自然和经济的复合体”。而我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汲取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,避免误区、守住底线,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。
我们诚挚邀请您4月12日,21:48准时收看央视财经频道《中国经济大讲堂》,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的精彩演讲《城镇化,我们如何规避误区?》,同时也可以在央视财经客户端收看直播。
摘自: 中国经济大讲堂
撰稿:郝颖
编辑:王洵